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銅材產業亟待整頓重組升級
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銅材產業亟待整頓重組升級
“‘十一五’期間,中國銅加工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,但在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,中國銅加工工業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,產業集中度低,中低檔雷同產品競爭激烈,高速高精度加工設備和技術仍然需要從國外引進,中國銅加工工業實現由大變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”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文獻軍在日前出席“2011中國有色金屬加工裝備及中日銅加工技術論壇”時如是表示。
據介紹,2010年,我國銅材產量達1009.27萬噸,同比增長13.6%,再創歷史新高,已連續8年居世界第一位,產量已占世界總產量的1/2以上。
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銅業部主任王碧文表示,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銅加工材品種已發生了巨大變化,由傳統銅加工材逐步完成了向現代銅加工材的轉變,向高精度、高性能、環保、節能方向發展,銅材整體技術水平得到很大提升。
“產品產量的快速增長不僅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,而且也為“十二五”期間中國銅工業的結構調整、產業升級奠定了物質基礎。”文獻軍說到。
但在產品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,中國銅加工業面臨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。王碧文指出,中國銅加工業在近十年經歷了大發展時期,產能迅速擴大,據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不完全統計,目前新建銅板帶產能約120萬噸、管棒型產能45萬噸、銅線桿和線產能150萬噸,全國銅加工產能將新增315萬噸,這些新建項目將在2015年前建成,產能釋放無疑將加劇市場競爭。
而世界金融危機對于銅加工工業的影響并未過去,國際銅材市場衰退并未根本好轉。王碧文在發言中表示,金融危機以來,中國銅加工企業所面對的最普遍的問題是市場萎縮,銅加工企業盈利水平普遍下降,為應對經濟危機,國家采取以擴大內需為主的一系列有力措施,2009中國銅加工材的市場己開始復蘇。但國際市場并未根本好轉,2009年銅材出口全面下滑,這表明國際市場復蘇緩慢,特別是2010年各國對通脹的擔心,這使得盼望國際市場繁榮的愿望變得遙遠。國際銅材市場的萎縮,使得我國銅材生產企業轉向主要開發國內市場。
此外,中國銅材企業還面臨著發達國家企業的競爭。近年來,國外發達國家一直以技術、裝備優勢和高精尖產品搶占中國國內市場。這令本就激烈的競爭更加白熱化。
同時,繼續震蕩的金屬價格也將給銅工業帶來重大影響。據王碧文介紹,銅原料價格約占銅材售價的85%~90%,因此,銅價對于銅加工企業的影響十分嚴重,它一方面導致企業流動資金的激烈變化,又導致市場供求關系變化,因此,準確預測銅價變化和適應銅價激烈變化對銅加工企業至關重要。對此,王碧文以為,2010年銅的供給充足,銅價存在著很多變數,如無其它變化,銅價將震蕩下滑,隨著銅原料去庫存現象出現,銅價先抑后揚,銅價在高位震蕩,重心上移。
一邊是競爭的日益激烈,另一邊則是中國銅加工工業的自身發展仍存在著問題,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“大而不強”、“大而不精”的問題仍沒有得到解決。“中國銅加工企業數量眾多、生產規模小,生產集中度不高,亟待整頓、兼并、重組。”王碧文如是表示。
據不完全統計,全國銅加工材生產企業共1200家,平均規模不大于1萬噸,產量大于10萬噸的企業只有8家。
此外,我國銅加工技術與設備先進與落后并存,銅材品種質量水平發展不平衡,大宗產品生產能力過剩,高端產品生產能力不足,部分產品尚需國外進口等問題,也顯示,我國銅加工工業生產技術裝備及產品質量急待提升。
此次論壇由中國有色金屬加工工業協會、國際銅業協會(中國)、日本伸銅協會、日本金屬加工技術協會主辦。會上共有16名業內專家就目前業內關注的新產品、新工藝作了精彩的演講。
2、本網未注明或轉載的,是為廣大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僅供讀者參考。
3、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。